首页

套路直播 妆主

时间:2025-05-26 01:26:34 作者:2025年中国幼儿手球嘉年华邀请赛山西站开赛 浏览量:81359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刘越)“不要让某些赛道沦为低品质的代名词,更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10月11日,导演李路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的这番话,令人振聋发聩。

  深耕影视行业35年,自称生产第一线“老兵”,李路履历深厚。他曾担任导演、制作人、电影厂生产厂长、省级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以及影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投资、制作了诸多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坐88路车回家》《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多部佳作不仅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也获得了诸多业内奖项。

  李路在会上演讲。主办方供图

  前段时间,《人世间》横扫第34届“飞天奖”,李路摘获优秀导演奖项。加上此前的金鹰、白玉兰,凭借一部剧,李路成功拿下“大满贯”。而这位对“讲故事”已炉火纯青的大导,在提到创作初衷时,只连续抛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要拍给谁看?表达什么主题?和当下的连接点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跟以往的作品相比突破在哪里?”

  李路坦言,精品化创作没有套路和捷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程,需要有情怀、有担当、有定力。导演必须是一个多面手,要成为剧本主题意义的阐释者,演员的一面镜子,以及集体创作团队的组织者。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我导演的作品只有五部,《人世间》之后三年我没有接拍戏。”在李路看来,创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知识的更新,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精品。

  “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永远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永远不能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永远要有发自内心的表达冲动,永远要保持不慌不忙的定力,永远要做个有艺术良心的文艺工作者。带着敬畏和尊重来创作作品,观众都能在作品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得到。”

  李路在会上演讲。主办方供图

  同时,他强调,文艺创作应该以品质为先,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每一个赛道都应该涌现出更多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又能感受到真善美的作品,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消剧’。‘有意思’的同时再多追求一些‘有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具备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作品不断涌现荧屏,受到观众青睐。根据主论坛发布的《2023-2024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数据报告》显示,《山花烂漫时》首播期间,收视率、到达率、忠实度在同期热播剧目中均位列首位;《三体》《欢迎来到麦乐村》等节目在全球广泛播出,收获国内外大批观众;《我的阿勒泰》完播后一周,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0%,成为“文学+影视+文旅”梦幻联动的优秀典范。

  在会后采访中,对于大会分享推介的众多优秀作品,李路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繁花》和《山花烂漫时》。同时,他还关注到了一批年轻演员的崛起。他透露,为了接下来的拍摄计划,自己“复习”了一大批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演员的作品,其中不乏表现出色的新人。

  而谈及心中“好演员”的标准时,他则直言,塑造性和文化底蕴缺一不可。“第一,我觉得好的演员应该有塑造性,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不相同,都符合人物,而不是全都像一个角色;第二,演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对人物的诠释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经过他的表演去表达出来。”(完)

【编辑:张曦】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两岸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育研讨会在福建漳州举行

“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现阶段,网络货运业态的发展已经从‘快速扩张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期’,不仅推动了传统货运数字化转型,也为破解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据介绍,《报告》回顾了网络货运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概况、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索、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了专业分析与解读。

这一部法规,专治“有形之手”

据悉,总展演活动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儿童歌曲创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BRTV纪实科教”卫星电视频道《美好的你》栏目、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中国东方演艺集团《KOWE艺项国际》演艺产业大数据聚合平台协办,2024“孩子们的乐队大擂台”活动组委会、北京中视热点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完)

30声枪响,多人受伤 美国费城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4月17日,一列搭载着98标箱货物的列车从安徽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启程,驶向浙江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一条全新的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行。

【澜湄印象】澜湄流域国家媒体“帐篷茶叙”:寄语玉树越来越好

在电商平台搜索“体考”关键词,会弹出一系列功能饮料的推荐,并配有“体考优选”“体测专用,跑步更快”等宣传语,已有超过万人下单。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与多名罕见病患者、临床医生和政策专家展开交流。多名受访人士表示,尽管部分罕见病创新药通过“国谈”纳入医保,但受限于多重原因,可及性仍存在不足。与此同时,上述患者遇到的情况,意味着业界呼吁多年的“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机制”迄今并未实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